包括我们在内的脊椎动物属于后口动物。与原口动物不同,在胚胎发育过程中,原口动物发育成口的地方被后口动物封闭或用做了肛门,后口动物的口则开在了别的地方。
后口动物和原口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鳃,后口动物用鳃呼吸,虽然我们这些登上了陆地的改用了肺,但是在我们胚胎发育的早期,仍然会出现鳃的结构。而原口动物则是用表皮以及表皮发育成的附肢、皮鳃等进行呼吸的。
后口动物和原口动物是两个不同的演化方向。
参考文献和图片来源:
冉浩. 2022. 诡异的进化. 北京: 科学普及出版社.
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,是我们最熟悉的后口动物,人类就属于脊椎动物。脊椎动物具有脊椎结构,即由椎骨保护脊髓形成的结构。脊椎动物通常为两侧对称动物。脊椎动物大体可以分为有颌类和无颌类,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历史上的大事件。
牙形石(灭绝)、圆口类、盾皮鱼(灭绝)、软骨鱼、硬骨鱼等鱼形动物,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类、两栖类等四足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。
头索动物属于脊索动物,头和身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,终生有脊索,无颌。
现生物种数量不多,均为小型鱼形动物,口部有触须,为滤食性,典型的代表是文昌鱼。
图片来源:
Hans Hillewaert / CC BY-SA 4.0
旧称尾索动物,属于脊索动物。幼体期会产生神经索,成体消失。早期的研究认为被囊动物是最早的脊索动物分支,但近期的研究更多支持头索动物为更早期的分支,被囊动物与脊椎动物为姐妹群。
现生代表类群为海鞘和住囊虫,化石则多有分类地位的争议。
图片来源:
Diego Delso / CC BY-SA 4.0
半索动物包括了肠鳃动物和羽鳃动物等类群,其起源关系可能与棘皮动物最近。Kaul-Strehlow等的研究显示,肠鳃类的神经元与脊索动物的神经元基因表达上不同且高度保守,该研究认为肠鳃类独立演化形成了神经索。已灭绝的笔石属于羽鳃类。
目前,半索类的研究尚不十分充分,它的第三个类群浮球动物(Planctosphaeroidea)仅知浮游幼体。半索动物各类群的起源和演化关系也仍待进一步厘定。
图片来源:Kaul-Strehlow et al., 2017/ CC BY
海洋动物。棘皮动物的幼体为两侧对称,成体为辐射对称,最典型的是五辐射对称。棘皮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,断腕本身也能够进行再生称为新个体,后者亦可看作棘皮动物无性繁殖的方式。
很多棘皮动物在逃生时可以断腕或抛弃部分内脏。但海参逃生时喷出的不是肠,而是居维氏器。
现生棘皮动物有海星、蛇尾、海胆、海百合和海参等。
古虫动物是一个已经灭绝的动物类群,生存于距今4亿多年前的寒武纪。
古虫是早期的二分体结构后口动物,有口和鳃裂,但无神经索。有尾,但肛门在尾的末端。
古囊动物是一个已经灭绝的动物类群,生存于距今4亿多年前的寒武纪。
后口动物的早期类型,有可能是已知的最早类型。皱囊虫曾被认为是更古老的后口动物,但近期的研究显示,皱囊虫更可能是原口动物,若是如此,古囊动物很可能就是已知最基础的后口动物。
图片来源:
Apokryltaros/ CC BY-SA 4.0
了解更多后口动物的演化
这是本站推出的一本重建了各主要类群演化历史的图书,展示了波澜壮阔又出人意料的演化故事。您可以在各主要在线图书平台找到它,也可以通过【
当当网】或【
京东】来购买阅读。
软体动物身体柔软,体内无骨骼,身体不分节,通常两侧对称,身体具外套膜,多数分泌钙质外壳,少数外壳退化,腹部多数具肌肉足或触腕。
多数软体动物属于腹足类。腹足类具有肥大的腹足,多数身体具有螺旋状的外壳,如蜗牛、海螺等。单板类、无板类、多板类、头足类(章鱼乌贼等)、掘足类、双壳类(如蛤、扇贝等)等也都属于软体动物。
环节动物两侧对称,身体具体节,有的类群具有疣足或刚毛。
蛭、蚯蚓、沙蚕等均属于此类动物。
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多样化的类群。节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,身体分节且具有附肢,体节具有几丁质外骨骼。
昆虫是陆地上最成功的节肢动物,少数昆虫营水生生活。甲壳动物是最成功的水生节肢动物,少数类群能脱离水体生活。此外,节肢动物还包括多足类如马陆、蜈蚣、蚰蜒等动物;蛛形动物也属于节肢动物,代表有蜘蛛、蝎子、鞭蝎等。
有爪动物有时候被通俗地称为“天鹅绒虫”。有爪动物和节肢动物、缓步动物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,有时候被合称为“泛节肢动物”。
有爪动物的身体不具有明显的分节,外形介于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之间。物种数量很少。
图片来源:
Urosphena/CC BY-SA 3.0
体表分节带,覆盖骨板,无纤毛但有空心的刺。
通常生活于海底泥沙中。
图片来源:
Hiroshi Yamasaki & Shinta Fujimoto/CC BY
有体环但无分节。与动吻动物合称有棘动物(Scalidophora)。
通常栖息于冷水海底。现存物种数很少。
图片来源:
Shunkina Ksenia/CC BY
无腔动物体型小,无消化道,无神经中枢,有简单神经网络。
图片来源:
Samuel Chow/CC BY 2.0
俗称栉水母,曾与刺胞动物等合称为腔肠动物,但腔肠动物这一提法已经被撤销。
栉水母在身体上有八条纵向排列的梳子状结构,也被称为栉板带。栉水母不具备可以释放毒液的刺细胞或刺丝囊,但具有粘细胞,这种细胞不具有防卫功能,但可以用于捕猎。
栉水母具有独特的神经机制,考虑为独立演化出了神经系统。
图片来源:
Johnson SG/CC BY-SA 3.0
身体辐射对称,有肠腔,具神经网络,触手等上有刺细胞可以发射刺丝作为捕食和防卫结构。目前的研究认为,刺胞动物与两侧对称动物为姐妹群。
水生生物,多数为捕食性。
水母(不包括栉水母等)、珊瑚虫、水螅、海葵等均属于刺胞动物。
三叶动物是一个已经完全灭绝的类群,仅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前的的埃迪卡拉生物群。由于化石保存的问题,目前该类群的分类地位还存在较大争议,有观点认为这类动物应该归于刺胞动物,但有观点甚至怀疑它并非动物化石,而可能是陆生的地衣化石。关于该动物群的演化地位,有待进一步明确。
图片来源:
Apokryltaros/CC BY 2.5
多孔动物也被称为海绵,是目前已知的最基础的动物类群,最先从动物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来。
海绵通常由两层联系松散的细胞构成体壁,体壁有众多的小孔和沟道,内部为中央体腔。海绵依靠内层的领细胞驱动海水流过身体来获取食物和氧,并排出废物。
海绵领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单细胞原生动物领鞭毛虫非常相似。动物是多细胞生物。
图片来源:
James St. John/CC BY 2.0
其他更多类群
线虫动物、扁形动物、缓步动物等等,后期会逐步更新~